威廉·??思{(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學院對他的評價是:“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贝碜鳛椤缎鷩W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等。
??思{聽從舍伍德·安德森的規(guī)勸,沒有去歐洲加入巴黎左岸的作家群體,而是回到家鄉(xiāng)密西西比州的一個小鎮(zhèn),這個決定對于??思{的創(chuàng)作十分重要。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就是以自己家鄉(xiāng)俄亥俄州小鎮(zhèn)為對象,結果大獲成功。此后,??思{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家鄉(xiāng)的那塊郵票般大小的地方”。
那“郵票般大小的地方”被作家虛構成一個叫約克納帕塔法縣的小鎮(zhèn)杰弗生鎮(zhèn),他的一系列南方小說都是以這個鎮(zhèn)為背景。
直到1946年,??思{還抱怨,他的作品在歐洲受到重視,在本國卻無人理睬。某種意義上,鄉(xiāng)土文學是一種地區(qū)主義的表現(xiàn),當歐洲小說已進入世界主義,關切人類的存在現(xiàn)象時,美國小說卻是以地區(qū)主義的面貌出現(xiàn)的,由于美國文學源于歐洲,新大陸的作家要想成為世界性的,就只能尋找另一種方式,描寫家鄉(xiāng)的民間習俗、人情觀念。正如美國詩人艾倫·塔特所說:“地區(qū)主義在空間上是有限的,但在時間上是無限的?!?/p>
這就是??思{作品的世界性意義,他小說中的時代背景已經遠去,但其中刻畫的人性卻是長存的?!缎鷩W與騷動》的書名便是取自莎士比亞《麥克白》中的一句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备?思{選用麥克白的臺詞作為書名,顯然是想要超越空間的有限性,表現(xiàn)生活中本質的一面。
《喧嘩與騷動》,作者:[美]威廉·??思{,譯者:李文俊,版本:漓江出版社 2019年8月。
多視角和意識流寫作手法
《喧嘩與騷動》講述了杰弗生鎮(zhèn)一個沒落莊園主世家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康普生夫婦和他們的三個兒子昆丁、杰生和班吉,女兒凱蒂,以及黑傭人迪爾西和她的小外孫勒斯特。故事其實很簡單,凱蒂生下一個私生女,婚后被丈夫拋棄,她母親康普生太太和三個兄弟全都為此感到沮喪和憤怒,導致家庭分崩離析。小說描寫的不是大奸大惡,而是普通人的平常生活。因此,對??思{來說,怎么寫就比寫什么顯得更為重要了。
福克納采用了多視角和意識流的手法,打破線性的敘事時間順序,將一個簡單的故事寫成了一首復調音樂。全書的結構分為四章,第一章是班吉的心理視角,第二章是昆丁的心理視角,第三章是杰生的心理視角,第四章是全知視角,都是圍繞凱蒂未婚先孕造成的家庭矛盾。隨著不同人物的自述,故事情節(jié)漸漸清晰起來,顯露出每個人的個性。某種程度上,這部小說的成功要歸于作家的敘事手法,它并不是為了要考驗讀者的耐心和理解力,而是要引導讀者進入人物的內心。
從小說藝術的發(fā)展看,作家對于存在的探索正是從人的外部逐步深入到人的內部。不同于十九世紀小說的心理描寫,意識流手法描寫的是人的潛意識,因此具有夢幻和時序混亂的特點,人物的內心獨白是跳躍和突然的,人物潛意識中閃現(xiàn)的事件往往不是發(fā)生在同一個時間,特別是沒有心理活動的提示詞,讓讀者很難分辨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的界限。對于小說敘事而言,這種手法大大增加了情節(jié)的容量。
電影《喧嘩與騷動》海報。
第一章的敘事發(fā)生在1928年4月7日那一天,勒斯特帶班吉在草地上玩,班吉回憶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事,兄妹們在一起玩耍,凱蒂帶班吉去替毛萊舅舅送情書,給父親上墳,杰生向父母告狀,凱蒂生下私生女,她結婚然后又離婚,康普生太太不許她回家,只留下外孫女小昆丁,她跟母親一樣,很小就開始跟男人幽會。
班吉是一個弱智,三十三歲只有三歲兒童的智商,因此,他的意識活動比別人更加混亂無序,支離破碎。班吉回憶外祖母去世的那個夜晚,便體現(xiàn)了意識流的特點,當時凱蒂不顧大家勸告,爬上樹觀看屋內的葬禮:
那棵樹不再抖動了。我們抬頭朝一動不動的枝條上望去。
“你瞧見什么啦。”弗洛尼悄聲說。
我瞧見他們了,接著我瞧見凱蒂,頭發(fā)上插著花兒,披著條長長的的白紗,像閃閃發(fā)亮的風兒。
凱蒂凱蒂。
班吉的回憶在時間上發(fā)生了混亂,凱蒂爬樹是兒時的情景;披白紗是她結婚那天的情景。班吉并不理解周圍發(fā)生的事,但他卻有一種特殊的直覺,他將一直愛護他的凱蒂看作母親,甚至能聞到凱蒂身上的樹香。第一章結束時,班吉回到家中,三兄弟和凱蒂上床睡覺。
《喧嘩與騷動》1929年版封面。
每個人都“艱辛地活著”
第二章是昆丁的回憶,時間是1910年6月2日,昆丁在哈佛大學讀書,他在這一天決定自殺,乘著電車在波士頓四處游蕩,不斷憶起家庭往事。其時凱蒂剛結婚不久,他回憶曾看見凱蒂與艾密司幽會,于是逼艾密司離開小鎮(zhèn),后來又勸凱蒂不要跟粗俗的富家子海德結婚,并建議他倆一道出走。
此刻,他去表店修表,回憶起父親送他表時的談話。父親勸昆丁不要沉浸在過去:“時間反正是征服不了的,甚至根本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這個戰(zhàn)場不過向人顯示了他自己的愚蠢與失望,而勝利,也僅僅是哲人與傻子的一種幻想而已?!?/p>
電影《喧嘩與騷動》劇照。昆丁拿起表,隨后將其砸壞。
然而,昆丁始終無法戰(zhàn)勝時間,他對凱蒂的失貞一直不能釋懷,因為他從中看到了傳統(tǒng)大家庭無可挽回的沒落,甚至精神錯亂到向父親承認是自己犯下了亂倫罪,他回憶起凱蒂婚前曾托他照顧班吉和父親,凱蒂失身后,父親對悲傷的昆丁說:“每一個人是他自己的道德觀念的仲裁者,不過誰也不該為他人的幸福處方?!?/p>
昆丁在街上遇見一個意大利小姑娘,他送她回家,卻遭到小姑娘家人的誤會,差點挨了一頓打。他回到宿舍,留下遺書。
第三章是杰生的回憶,時間在1928年4月6日。父親和昆丁死后,杰生成了一家之主,由于凱蒂離婚,他沒有得到凱蒂丈夫海德允諾的銀行職位,只好在杰弗生鎮(zhèn)一個雜貨店打工糊口,因而一直深恨凱蒂和她留下的私生女小昆丁,家里為了供哥哥昆丁讀大學而賣掉牧場,這也使他耿耿于懷。他總認為是自己養(yǎng)活了全家,當康普生太太要他監(jiān)視小昆丁時,他頂撞母親:“我沒機會像昆丁那樣上哈佛大學,也沒時間像爸爸那樣,整天醉醺醺直到進入黃泉。我得干活呀。”
他回憶起小昆丁第一次來到家里的情景,她跟她母親一樣任性,很早就逃學、談戀愛,小昆丁問他要錢,他一口便拒絕了。他靠欺騙手段,把凱蒂每月寄給小昆丁的贍養(yǎng)費全部占為己有。杰生回憶父親殯葬那天,凱蒂從外地趕回來,想見女兒一面。他要凱蒂先付一百元錢才答應她的要求,拿到錢后,他抱著小昆丁坐在馬車里,從等在街邊的凱蒂面前一閃而過,透過馬車后窗,他看著凱蒂在后面奔跑,“我們在路口拐彎時她仍然在奔跑。”
請注意“我們”這個詞,表現(xiàn)出杰生內心的報復快感。接下來回到當天的情景,杰生發(fā)現(xiàn)小昆丁在跟一個小伙子幽會,他隨即上前去跟蹤她,可她卻逃掉了。杰生有兩張戲票,迪爾西的外孫勒斯特想要去看戲,但身上沒有錢,杰生便當著他面將戲票一張張燒掉。他和小昆丁在飯桌上吵架,小昆丁說:“我真愿意咱們這家子全都死了。”杰生回到房間,取出藏著的箱子,把錢仔細點了一遍,聽著隔壁房間的班吉鼾聲如雷,心里厭煩極了。
第四章是全知視角,時間是1928年4月8日,以迪爾西為主線,講述這個家庭的最后衰敗。杰生發(fā)現(xiàn)小昆丁把他藏的錢全都偷走,跟一個戲班的攤販私奔了。他狂怒之下,驅車去追趕小昆丁。這一天是復活節(jié),鎮(zhèn)上的黑人成群結隊去教堂聽牧師布道,牧師講到上帝聽見婦女們的哭泣和哀悼聲,看見一代又一代人始終存在的黑暗與死亡。迪爾西一邊聽一邊流淚,在回家的路上,她說:“我看見了初,也看見了終。”
回到家里,迪爾西仍然不停地在嘴里重復著這句《圣經》中的話。這時候,杰生正在幾十里遠的地方開著車,試圖追上逃跑的小昆丁。他在火車站惹怒了戲班子的人,差點被人殺死,不得不回到鎮(zhèn)上,沖勒斯特大發(fā)雷霆,因為班吉又開始在干嚎了,每次感覺到家里出了什么事,他都會哭泣,“那真是世界上所有無言的痛苦中最最嚴肅、最最絕望的聲音了”。
在最后的《附錄》中(福克納創(chuàng)造的新形式),福克納煞有介事地交待了杰弗生鎮(zhèn)和康普生家族的歷史和結局:康普生家只剩下破舊的住宅,由迪爾西一家住著;康普生太太去世后,杰生將班吉送進了精神病院,他自己當了雜貨店的老板;凱蒂嫁給一個電影制片商后又仳離,有人看見她在巴黎跟了一個德國將軍;小昆丁跟一個重婚犯私奔后杳無音信;至于小說中的其他人,大家都“艱辛地活著”。
??思{。
一個人性失敗的故事
我在前面就說過,《喧嘩與騷動》的成名很大程度要歸功于它的敘事形式。如果不是采用意識流手法,不是讓讀者深入人物的內心,這部小說就是一部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福克納著力刻畫了不同人物的性格,這是他與喬伊斯不同的地方。性格最終決定了家庭中各個人物的命運。
小說真正觸動人們內心的,依然是人性。
福克納對康普生著墨不多,他終日喝酒,無所事事,但說起話來就像是一個洞察人世的哲學家,當他知道妻子派杰生去監(jiān)視凱蒂后,顯得非常生氣。在康普生看來,昆丁對凱蒂的墮落感到痛不欲生是荒謬的,這是“想把一樁自然的出于人性所犯的愚蠢行為升華為一件駭人聽聞的罪行。”這也是家庭中其他成員對凱蒂行為的看法,正是這看法加速了康普生家族的敗落。對此,康普生表現(xiàn)得很無奈,因為這個家庭的實際當家人是康普生太太,后來又是成人后的杰生。
康普生太太永遠都在生病,大部分時間躺在床上,關著窗戶,很少下樓吃飯。她總是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不斷對丈夫說:“我知道我對你只不過是一個負擔,不過我也快要走了,到時候我再也不會拖累你了?!睂ψ优策@樣說:“我反正快要不在人世了,我一走你們和杰生日子都會好過了。”她的抱怨使全家充滿壓抑氣氛,盡管她也愛護班吉,但她最愛的卻是杰生,認為杰生是她唯一的希望。其實她誰也不信任,她把房間的鑰匙牢牢系在腰上,哪怕鑰匙生銹了都不肯交給家人。
假如說康普生太太是一個冷漠自私的母親,杰生就是一個冷酷殘忍的不肖子。他是個實利主義者,血緣親情于他是絲毫沒有的,他憎恨所有的家人,恨他們給自己帶來了不幸。他說話粗野惡毒,整天罵罵咧咧,虐待侄女小昆丁,歧視黑廚娘迪爾西,用言語傷害家人是他最大的快樂,他甚至在母親在世時就想將班吉送到精神病院,把小昆丁送進妓院。按照迪爾西的說法,他是個“沒有心肝的人”。康普生太太至少還堅持她的倫理觀,堅決不收女兒的錢,杰生卻心安理得地將姐姐的錢據為己有,認為這是對自己不幸遭遇的補償。
黑傭人迪爾西是作家唯一傾注了愛的人物,康普生家庭的所有孩子都是她抱大的,她給我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每天拖著衰老的身軀,顫巍巍地扶著墻爬上樓梯,叫全家人下樓吃飯。這是個看清了命運之輪的老人,康普生曾對昆丁說:“人者,無非是其不幸之總和而已。你以為有朝一日不幸會感到厭倦,可是到那時,時間又變成了你的不幸了。”昆丁沒能懂父親的話,迪爾西顯然能理解這句話所包含的哲理,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幸福的。
??思{與其妻子埃斯特爾,兩人的關系可以說也是不幸的。
事實上,康普生家庭的每個人都是不幸的,就連虐待狂杰生也是一個完全的失敗者,由于他是家庭中最不快樂的人,所以他的失敗也最慘。
一說起家庭,人們總會想到美好這個詞,這大概是人類最大的幻覺之一了。世上有太多悲慘的家庭,親屬間充滿性格的沖突,利益的算計,甚至相互怨恨。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的任何關系都是可以選擇的,唯有親緣關系我們無法選擇,而越是親近的關系,人性的缺陷就越容易暴露出來。??思{通過對人物潛意識的發(fā)掘,將人們習以為常的家庭沖突寫成了一個人性失敗的故事。
這就是小說藝術的力量,不僅讓人們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而且讓人們看見他們不愿看到的東西。我想,許多讀過此書的讀者,是不是也會產生與迪爾西同樣的想法,當她從教堂回家時,她對自己的兒媳說:“我原先看見了開初,現(xiàn)在我看見了終結?!?/p>
撰文/景凱旋
編輯/張進
校對/劉軍